电话:13721212067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南陵在线

芜湖县红杨镇创特色树品牌 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新南陵人才网 时间:2018-01-05 作者:新南陵人才网 浏览量: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实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天下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芜湖县红杨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144.6平方公里,人口5.86万人,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为7万余亩。近年来,红杨镇立足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土地管理、水利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以发展生态、高端、品牌农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现代农业

    红杨镇地势以青弋江为界,自然分为两片,东部丘陵高低起伏,颇多原生态自然景观;西部圩田平展开阔,新型农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红杨镇利用优越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优质粮油、精细果蔬、生态禽畜和经济苗木等特色产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近五年来,红杨镇新增耕地面积3152.5亩;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约4.56万亩,流转率达59%,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78个,合作社30家,龙头企业15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正在加快形成,镇内3000余亩红星圩蔬菜基地、7万亩的粮油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同时,加快产业链前延后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呈现出良性发展、加速突破的态势。“徽清堂”“红杨山”“香粮园”“西河蒋家”等一批农产品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加强,“巷子口”葡萄、“怡果子”猕猴桃、“珩琅山”牌系列大米、“红杨山”土鸡、“诚农牌”土鸡蛋、“响民牌”蔬菜等农产品,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红杨镇将继续围绕项目招引、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工作重点,借鉴台湾精致农业发展思路,学习现代农业的先进发展模式,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征程上有新突破。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农作物喷淋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大棚温控精确到35℃、利用现代化农机加快收割进度……红杨镇水稻种植大户杨奇波,其水稻、油菜、小麦不仅种植全程“机械化”,科技耕作模式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小型直升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每次最多搭载农药20公斤,可在10分钟的时间内喷洒15亩耕地,相当于40人同时作业。“这个小飞行器操作也非常简单,一个普通的大专生都可以轻松操作。这种直升机不仅让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直接接触农药的危险,还可以节约50%的农药用量,易保养,可以长期使用”,杨奇波说。

    “水果种植全程实行绿色有机种植,不撒农药,不用化肥,销售路径也被改写。政府帮助我们搭建了以中小零售商为目标的销售宣传平台,推动了生产方式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升,种植与消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六桥葡萄种植大户胡升荣说。一大批敢闯敢拼的红杨新农民,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农业理念,运用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提升,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红杨镇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致富发展之路。农闲时节,开办专题培训班,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一村一品”。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领全镇种植业走向规模化、优质化、高产化,让农民从科学种植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农旅融合助推休闲农业进入3.0时代

    怡龙生态园中的观赏农作物,玫瑰谷里的各色花卉,依靠绿色栽培技术种植的有机稻,猕猴桃、葡萄、冬桃等各色种植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红杨镇生态资源丰富。黄金水道青弋江流经红杨境内约44公里,一江清水,两岸风光,珩琅山清逸秀丽,西河古民居古朴雅致。红杨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为主线,选择珩琅、和平、万福、六桥、万村、西河等几个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交通区域优势明显的村(片),因村制宜、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彰显亮点,依托农业自然生态、产业特色、乡土文化等资源,累计投入5300万元,加快农村各类资源整合,扶持创建一批农业产业特色明显、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美丽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沿线景观,打造“最美乡村公路”。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红杨镇全面实施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的“六走进”,覆盖全镇144平方公里,5.86万群众受益。继续实施“畜禽限养”“清洁城乡”工作,开展“黄沙禁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五年来,红杨镇新增了4个省级森林村庄,打造了6.6公里公路绿色长廊和24.1公里河岸生态景观带,创建了市级生态村15个、省级生态村4个,森林增长面积达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0%,“文化旅游新高地,绿色生态大本营”路径逐步清晰。签约了西河老粮站创客中心项目、和平森林公园养生谷等一批重大项目,如今玫瑰谷、格桑花海等生态与观光为一体的花卉种植景点,正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游客竞相追逐的新热点。

    五年来,红杨镇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同时,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绿色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一幅美丽乡村的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计划创建西河古镇为4A级景区、珩琅山为3A级景区,打造1个以上区域知名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和1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如果说曾经的“下乡走亲戚”是休闲农业的1.0版本,“农家乐”是休闲农业的2.0版本,那么“高颜值”的农旅融合产业,就是休闲农业的3.0版本。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嵌入,提高了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出一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使之成为乡村游新热点。在实现农业“颜值”提升的同时,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农业

    农谚云:“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灌溉农作物的必经通道。农田水利的建设固然重要,维护和管理更是关乎长久。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红杨镇大力加强以农田排灌河道整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三水共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建设,全力改善水利民生。

    推动三水共治工作全覆盖,对青弋江、资福河、汤泊河、岗山河9条河流,183个20亩以上塘坝,76条1000米以上沟渠进行整治管护,形成“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做到排灌沟渠畅通、泵闸全面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应配尽配,有效提高了农田排灌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全镇境内存在的非法采砂活动严厉打击,对河道内的11条水泥采沙船现场销毁。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启动绿色增产模式,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使用速腐剂,实行秸秆还田、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截至目前,农产品抽样417个,合格率99%;对污染水源的养殖户进行劝导关停;与土地流转200亩以上的77个大户签订农业面源污染处置协议书,在田间地头放置回收箱100多个,集中回收药水瓶等污染物,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鼓励农村创新创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红杨镇把创业富民作为最大潜力,通过加快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激活农村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各村以多种经营形式,积极推进资产股份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力争每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人均收入增幅。

    胡克敏是红杨镇岗山村村民,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创业。随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开展,他发现家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镇上也加大对农业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吸引很多外地游客,多年背井离乡的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很快,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他创办了鑫鹿堂农场,主要经营梅花鹿的养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胡克敏急需一批对当地生态环境了解的人来帮助他打理农场,他便深入附近几个村,动员那些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孙焕亮是红杨镇珩琅村人,他接受了胡克敏的邀请,来到农场,做一名专职的管理人员。如今,鑫鹿堂农场红红火火,其鹿茸血酒产品,荣获“优秀旅游商品”和“最具特色奖”等荣誉称号。

    既可以与家人团聚,又能开创事业,红杨镇“返乡创业”的潜力被大大激发。2017年,红杨镇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家庭示范农场1家、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家;完成3家设施农业用地申报与审批;先后引进了粮食烘干、金丝皇菊和秸秆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胡于虎创办的芜湖长港野生扬子鳄保护基地、王其春的芜湖博采蜂产品有限公司、六桥村胡升荣的尚源农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企业脱颖而出。

    振兴乡村,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主抓手,治理是大保障。红杨镇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遵循,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乡村全域规划,打造独具特色而又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做好“山水田林湖”这篇文章,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潘秀梅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5-2022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9013307号-4 公安备案号:34022302000160号

地址:南陵县籍山镇江南国际综合市场D10幢 EMAIL:58087062@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