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旻
从放低落户门槛到提供优厚待遇,技工热在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对技术工人旺盛的需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明确释放了对技术工人重视的信号。
技工热持续升温,对推进技工强市建设的芜湖来说,是利好也是压力。打造技术人才高地,我市需要培育更适宜技能人才落户、成长、立业的土壤。
“目前我市正处在调转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大批人才,在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的同时,尤其是要注重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匠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员梁军说。
日前,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飞机维修项目安徽省选拔赛在我市举办,这一推动飞机维修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芜落地,本身就为我市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直接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芜湖将这一理念体现在了具体实践中。在充分借鉴了外地先进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吸收了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及省内其他地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聚焦产业发展,梳理现行的政策,召开专题会议,并全面征求了相关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意见,在去年末出台了关于支持技工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总体思路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技工的培训培养、引进交流、多元评价、竞赛选拔、政策激励、平台支撑、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等环节入手,力求创新突破、务实高效。
新政包括十方面共二十五条内容。尤为引人关注的包括大力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计划,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面向贫困劳动者、退役士兵、就业援助对象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培训。按照“先垫后补”原则,面向城乡普通劳动者开展订单、定向和定岗培训等。拓宽终身培训通道,探索“互联网+”模式,建立劳动者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健全奖补机制,每年对培训质量好、学员留在市内就业人数多的机构,综合评估前10名的,给予5—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办学,如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民办职业院校收费实行自主定价。开辟公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一体化”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推动建立芜湖市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集约化发展等等。芜湖打造“蓝领”高地斗志昂扬:力争到2021年,全市技工总量达到48万人,其中具备高级以上水平的13.5万人。
“今年会继续完善技工强市建设配套政策,建立企业从市外引进急需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师补助发放机制和‘名师带高徒’补助机制,统筹推进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大师独立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就今年技工强市建设划出了重点。
不久前,国营芜湖机械厂的“张卫东工作室”、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杨超工作室”、芜湖技师学校的“胡成工作室”等1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列入新一批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目前,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20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而除了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市不遗余力地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作用,最新又出台了“名师带高徒”的培养模式,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师徒传承”制度,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Copyright © 2015-2019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20891号-3
地址:南陵县陵阳西路如意花园南区 EMAIL:58087062@QQ.COM
Powered by NLWOR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