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95533825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南陵在线

芜湖故事:一粒瓜子,见证40年改革发展

来源: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时间:2018-05-14 作者:新南陵人才网 浏览量:

记者 潘晔

上午九点,在位于国货路44号的傻子瓜子专卖店,年广久开始理货、看账。

桌子上,记者发现一张摄于80年代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年广久正在卖瓜子,看上去比现在年轻许多。只见他手提杆秤,秤盘上放着一包瓜子,身后的徒弟似乎和他在交谈着。这张照片记录了芜湖的改革发展,也是当年创业者们大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一个缩影。

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话题,就从这张照片说起。

照片背后的时代意义

时间回到1983年。

当时,年广久每天在位于市中心的十九道门(今步行街世纪联华超市附近)卖瓜子。“那时的瓜子经常供不应求。”年广久回忆道,很多人为买两斤瓜子要排队一个多小时。

这样的场景吸引了程从益的注意。“当时正直改革开放初期,我作为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陪同光明日报记者一同采访,想挖掘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典型。”程从益告诉记者,当时国营的瓜子要2块多一斤,还只能凭票购买。但“傻子瓜子”不仅味道挺好,而且每斤只卖一元七角六分,这一下子冲击了计划经济市场。所以,敢为人先的“傻子”自然是他们的不二人选。

在一个普通的午后,程从益来到年广久的摊位。当时,来买瓜子的顾客排成了长龙。为了找到最佳拍摄位置,他费了半天劲才挤进人群。看到年广久一边秤瓜子,一边和徒弟传授经验时,程从益赶紧按下快门,留下珍贵的一刻。

如今的程从益早已从单位退休,但提起这张照片时依然感到很自豪。“这是用上海产海鸥120双镜头机抓拍的,后来刊登在1983年1月4日的《光明日报》上。”程从益表示,“傻子瓜子”顺应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潮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年广久作为创新发展的时代符号,激起了人们摆脱现状、勤劳致富的热情——这也是这张照片最想表达的意义。

“傻子瓜子”的创新基因

40年来,一批批自主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江城生长壮大,给芜湖带来“创新之城”的美誉。生根芜湖的“傻子瓜子”,也将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一基因融入自己的血液中。

早在摆瓜子摊的时候,年广久就提出独生子女买两斤瓜子可以不排队、外地人到芜湖用车票买两斤瓜子不排队、结婚买10斤瓜子不用排队、军人不排队……用别样的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人人吃“大锅饭”的年代,“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一张报”是很多单位的上班状态。但在年广久与公家合营的公司里,有事要请假,上班时间不能看报纸,否则就要罚款。他还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工人每多做一包货就能多10元工资,一度使工人的工资普遍高过干部的收入。

“改革开放经历了40年,政府部门对经营行为的态度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年广久说,40年前,很多人对“做生意”还有所排斥;现在政府部门除了鼓励自主创业,还要为企业家们做好服务。如今,芜湖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越,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温暖的土壤。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事业渐渐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步入新时代后,“傻子瓜子”似乎遇到更大的挑战。

40年前,“傻子瓜子”是唯一的“芜湖名片”。如今,随着奇瑞汽车、钻石飞机、方特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城市名片”的亮相,许多年轻人已对“傻子瓜子”印象不深。在炒货行业,芜湖也诞生了“三只松鼠”这样颠覆传统模式、追赶时代潮流的“生力军”。年广久坦言,随着网购时代的来临,“傻子瓜子”的生意多少受到影响。

然而,“傻子瓜子”并没有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记者看到,店面的样式很简单,装修风格与上世纪80年代的食品店并无二致;店员大多坐在家中,等着顾客上门。谈及“三只松鼠”,年广久认为对方在营销方式上更加创新,自己则在货源质量管控等方面更胜一筹。

如今的年广久已是“半退休”状态,除了每天散步、看店以外,把大部分工作交由儿子们处理。例如,次子年强曾打算逐步打破作坊式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主导投资建设了“傻子瓜子博物馆”。除了已去世的长子和正在上高中的幼子外,其他子女都守着“傻子瓜子”这一家族事业。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年广久认为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走上“光明大道”。“不管时代怎么变,改革创新的精神不能变。”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5-2019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20891号-3

地址:南陵县陵阳西路如意花园南区 EMAIL:58087062@QQ.COM

Powered by NLWORK.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