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95533825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力资源

加薪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贵在哪儿?

来源:金柚网 时间:2018-09-26 作者:新南陵人才网 浏览量:

不在乎钱的人可能有,但不在乎加薪的上班族几乎不存在。

 

薪水不但关系到你的生活收支,更重要的是给你作为人的“价值”。

 

你可以一个月连吃泡面,但绝对无法接受在办公室成为毫无存在感的“透明人”。

 

而这种价值感,反过来也是支撑你升职加薪的重要条件。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贵”起来?


本文作者李刚,专栏作家。职场学习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主笔(id:tongyipaocha)。



职场人的“高贵”

需要好的传播定位


之前在广告公司给做新员工业务培训,在解释什么是一个“好传播定位”时,我特别爱讲一个例子:


有一家学校,专门针对大学或刚刚参与工作的女生进行形象气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琴棋书画等等才艺培训,因为收费昂贵,生意一直不好。


校长觉得是自己的品牌不够高档,于是请了一个做广告的朋友,想让他出出点子,传递出“高贵”的气质。


这位广告人很专业,花了一天的时间,邀请了几位学员做深度访谈。


问题包括“为什么想学才艺”、“学习的收获”等等问题。


最后,广告人告诉校长,价格没问题,老师没问题,教的内容也没问题,“女子高雅才艺学习”这个品牌定位的“价值感”也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这个品牌诉求缺乏价值支持——


我为什么要花钱花精力学这些没有用的东西?


广告人送给校长一个五个字的“传播定位”,不换教材,不换老师,三个月学员报名排长队。


这五个神奇的字就是:嫁个有钱人。


被忽视的“价值感”

你贵在哪


这当然是个嘲讽,但其中暗藏的“价值感”原理值得我们深思。


此前,我曾在另一篇分析员工性价比的文章中说过:


“个人定位”在加薪中的第一个作用是“传播”。

想要改变上司对你的定位,你必须找到他心目中“更具价值感”的工作是什么。


这个问题,上一篇没有展开讲,留到这一篇专题讲。


加薪意味着你更“贵”了,但“贵”从来都不是你的问题,只要你解决了下面的问题,“贵”就是老板他自己的问题。


你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你贵在哪儿?


巴黎老佛爷百货几万块的LV,买家不觉得贵,因为觉得值;


皮具城厂商档口私藏的顶级A货,同款同材质甚至同一个厂出来,只卖一千多,你还要还价,因为你觉得没有“价值感”。


LV的价格是由两大部分支持的:


一部是“价值”,品牌、做工、材质,这部分顶多占了10%价格;另外90%的价格是为“价值感”买单:尊贵的购物体验、你在社交圈中的形象、奢侈品带来的享受……


“价值”和“价值感”从来都是两件事,嫁个有钱人是价值,高雅艺术是价值感。


前者考虑的是品质、稀缺性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后者是精神性的,常常跟文化艺术、个人享受、社交品味联系在一起。


这两者又密不可分,没有“价值感”的价值很难被他人感受,没有价值的“价值感”就是装逼。


把自己定出一个“高薪”的定价也是同样的道理,价值是指你在某些方面符合公司的要求,“价值感”是指你配得上一个相对同龄人更高的薪水的那种特殊感觉。


“价值”和“价值感”最好都要有。


职场上很多人的“品牌形象”很好,强调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智商解决问题,这是价值;


但是,完全靠自己,很多人就失去了塑造“价值感”的动力,然后把自己的薪资上升空间给限死了。


也有些人的“价值感”很强,一身职场精英气质可以直接上电视剧,但缺乏价值的硬通货支持,时间长了,你就发现,Tony Liu其实就是隔壁村的刘山柱。


每个人都对“价值”有自己的理解,但在“价值感”——“什么是贵的”这件事情上,看法基本一致。


所以,下面先讲职场上影响一个人“价值感”的因素。


职场价值感

主要看气质


如果我把职场比喻成“马拉松比赛”,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


不过,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


马拉松一开始,为了争取一个好位置,很多人都有很多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但因为人全部挤在一起,很少受到惩罚。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挤成一团的时候,你什么战术都用不上,只能跟着跑,只有过了这个阶段,队伍位开空档,才有足够有空间让你发挥能力。


可以说,“新人阶段”是职场最缺乏公平的时期,一些具有“卓越气质”的员工,很容易早早地占据“价值感的有利地形”。


我想了半天,才能决定用“卓越气质”这四个字。


“卓越”通常是指才华和成就,但新人阶段谈不上这些——“主要看气质”。


我总结“卓越气质”主要包括下面的几个因素:


第一是名校背景和进入核心部门。


这是硬通货,意味着你已经拥有了加薪的优先权。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加薪,HR没有压力。


第二类是逻辑能力强、口才好。


很多人把逻辑和沟通当是一种职场能力,其实职场上只有两种能力,要么帮老板赚钱、要么帮上司省力,如果你的逻辑和沟通能力是出于这两个目的,当然属于才能的范畴。


不过,职场上的大部分逻辑和沟通能力强的人(特别是资历较浅的员工),显然不属于上面的范畴。


比如说,员工阐述自己对渠道管理的看法:


XXX(品牌)在渠道经营方面采用类直营模式,将门店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区分。加盟商承担店铺的资金投资,品牌方承担所有门店经营环节的管理。

这样有利于打通门店 EPR 系统,保证品牌方实时掌握终端零售数据,既能灵活监控渠道中库存的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又能利用这些销售数据为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引。


我认为,我们在渠道管理上也应该采用这种类直营的做法。


这段分析逻辑非常精彩,表达也很完美,但正因为太过注重 “教科书式的逻辑通畅”,就像看医书给自己治病一样,缺乏解决问题的价值。


但这些对于新人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反而让管理者更聚集于他们的“潜力”,这就是一种价值感。


当然,大部分管理者并不喜欢那些好高骛远的新人,你的观点最好更聚集于微观层面,别动不动就来个“企业大战略”。


关键是逻辑通畅、金句迭出、观点犀利,还要在合适的场合出来,让上司倍儿有面子。

 

第三类“价值感”是社交能力。


管理层常常会留心那些具有“管理者气质”的下属,以便日后自己晋升时,现在的位置有“自己人”去接替,来保证自己的经营方向的一致。


管理者通常都具有强大的决断力,内心深处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在外表上,作为团队的一员,又要会掩饰自己的竞争本能。


所以,一个未来的管理者,首先流露出的,往往是他的社交能力。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5-2019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20891号-3

地址:南陵县陵阳西路如意花园南区 EMAIL:58087062@QQ.COM

Powered by NLWORK.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