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柳丝吐绿,莺飞草长。南陵县弋江镇紫云英良种基地里也早早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此刻,这个全市最大的绿肥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孕育丰收的希望。
远远看去,这片绿油油的田野和周边的小麦地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同前来的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王志好告诉记者,“紫云英长势良好,绿肥不发愁,生态农业发展就有了保障!”说罢,他从地里捋下一棵绿色植物指着根须部位告诉记者,这些根茎上的突起叫做根瘤菌,它们能够吸收转化游离在空气中的氮元素再分解到土壤里,而氮是促进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因此,紫云英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肥作物。“特别是在南方稻区,紫云英是首选的优质绿肥。”
让王志好欣慰的是,以紫云英的种质资源保护与推广为代表,我市率先在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中迈开脚步。2012年至2017年,地方良种紫云英“弋江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市种子管理站和青弋江种业联合对“弋江籽”种质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并全面提纯,同时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研究,迅速遏制了种性退化问题,恢复了“弋江籽”的优良种性。去年起,该项目进一步深化,青弋江种业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弋江籽”提纯复壮、农艺性状鉴定,完善“弋江籽”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每年保纯100公斤左右的“弋江籽”种质资源,同时开展紫云英鲜草综合利用新途径研究。
记者注意到,眼前这片紫云英基地田埂边就贴着一块醒目的铭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一县一特’试点,年产1500吨紫云英良种基地扩建项目。”王志好说,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文章”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既是题中之意,也是必然趋势。不久前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多年来坚持保护与推广“弋江籽”紫云英正是从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入手,调整农业投入结构,一方面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达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几年来“弋江籽”这颗绿色的种子已撒遍了大江两岸。青弋江种业负责人汪根火告诉记者,随着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弋江籽”品质稳步提升,其在土壤有机质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市场接受度和需求年年攀升,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南陵县也因“弋江籽”远近闻名,一跃成为全省紫云英种子生产第一大县。目前,“弋江籽”不仅保障皖江周边地区农业生产,还远销至两广、两湖、福建等全国各地重要水稻产区,出口日、韩等国,年产量达2500万吨,订单生产“弋江籽”良种生产面积4.5万亩以上,年推广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
图为南陵县弋江镇紫云英良种基地田野里,农业专家正在检查紫云英生长情况。
记者 陈剑 摄
Copyright © 2015-2019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20891号-3
地址:南陵县陵阳西路如意花园南区 EMAIL:58087062@QQ.COM
Powered by NLWOR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