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胡长玉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他养的麻鸭肉质肥厚,长势极好,500只麻鸭即将出栏。按照市场现价折算,一只老鸭至少能有120元的收入。
今年82岁的胡长玉,是南陵县籍山镇沈亭村张村村民组人。妻子陶金娣今年79岁,生育的一个儿子,智力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老夫妇俩早年曾在外地务过工,回乡后靠几亩农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苦。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沈亭村,胡长玉一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了解籍山镇党委政府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后,凭着在外打工摸索到的养殖技术以及自己居住处房前屋后的地理优势,胡长玉毅然决定自己创业——养殖生态鸭和土鸡。
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贫政策支持下,胡长玉依托到户资金,前期投入1万多元在自家的房屋边上搭建鸭棚,购买麻鸭及鸭苗共500多只。胡长玉开始试着在村民组水塘周围及自己居住屋边的闲置土地上放养这些鸭子,并流转50亩田地种植水稻和牧草,作为鸭子们的口粮,坚持不给鸭子吃一粒饲料。他说:“养鸭子最主要的是吃和动,只有吃的好,游的快,鸭子才能算是养好了。虽然吃饲料的鸭子长得肥,但肉质、口感风味以及营养价值始终是放养鸭子更胜一筹。”
自胡长玉家庭小型饲养鸭场开办以来,籍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镇、村扶贫帮扶责任人以及巡回小组多次走访他家的养鸭场,开展一对一的养鸭技术指导和经验探讨。就通风、光照、疫病防控、卫生消毒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交流。多次针对胡长玉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尽最大的努力确保鸭苗健康生长,养鸭场稳定前行。
这两年来,胡长玉和老伴起早歇晚,风雨无阻,一边积累养殖经验,一边扩大规模。由于坚持生态喂养,使得他的家庭农场远近驰名,订单纷至沓来。眼下,胡长玉正打算扩建鸭舍,将自家的闲置土地挖通修缮,给鸭子们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美化周边环境,逐步打造以鸭为主题的农家乐。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
周静媛 梁卉 沈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