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航空 辛勤耕耘——平丽浩
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981年起平丽浩就投身国家航空事业,30多年来,长期扎根科研一线,深耕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器研制工作。作为中国电科14所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型号产品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14年,平丽浩受中国电科集团委派到芜湖负责多用途飞机项目,发展具有电子特色的通航产业。短短5年时间,平丽浩带头在自主创新、树立通用航空民族品牌方面做出表率。完成了中国电科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飞机适航实验室的建设并获得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完成了双发通用飞机总装脉动式生产线建设并获得了中国民航PC认证,开创中国民航首家TC+PC适航取证模式;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通用飞机交付量居全国首位;牵头成立了安徽省通用航空协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推动了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通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平丽浩紧紧围绕国家“通航战略”,以飞机型号研制为重点,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第四批“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完成了CA42双发多用途飞机、CA20初级教练机等一批创新产品的成功研制,使公司形成了完整的通航研发制造体系,获颁国家级轻型通用飞机工程研究中心。他还积极履行企业及个人社会责任,传播通航文化、输出中国通航品牌。
劳模心语:“让‘中国造’飞机在更广袤的蓝天翱翔。”
奇瑞芯 中国心——张志福
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奇瑞汽车中型发动机产品总监。
常规需要36个月开发周期的新产品,张志福仅以22个月完成开发,并实现2项国内自主品牌首发新技术。早在2003年,张志福即参加了奇瑞一代全新家庭发动机设计开发,并负责其中国内首款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奇瑞二代、三代发动机开发中,带领团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长期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经历,使张志福既关注技术水平、设计质量,又严控开发进度,满足产品上市要求。负责的二代全新1.5T发动机自2017投产以来,累计销量突破百万,以良好的性价比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工作17个年头,张志福主控和参与20余款发动机开发,2次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款发动机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张志福注重系统开发能力建设,带领团队建设了国内首家企业级光学发动机试验室。工作中他言传身教,在研发一线立标杠、当表率,塑造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劳模心语:“不断超越自我,自主精益创新。”
平凡“的哥”不平凡——马本萱
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安徽麦卡出行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
从事出租车驾驶27年,马本萱坚持学习雷锋、奉献爱心,把小小出租车当成服务广大乘客的大舞台,演绎了无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他发起成立“奇瑞出租车先锋车队”并担任副队长,连续17年参加各类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先后认领捐助帮扶学童9人,个人累计爱心捐款6.2万余元。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出租车停运,59岁的马本萱主动请战:“我是一名老党员,接受过医务培训,请把最危险的任务交给我!”15天里,他不分昼夜出车59趟次,接送各类医护人员和病人68人次。
社会有需要,他挺身而出;群众有困难,他记挂在心上。他被芜湖市民亲切地称为“马师傅”。2019年9月,他作为全国出租车行业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红十字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劳模心语:“有困难告诉我。”
金牌蓝天工匠——陈卫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能大奖、江淮工匠标兵、江淮杰出工匠、高级技师,现为五七二○工厂天航机电公司机械制造技术员。
20多年来,陈卫林从一名普通车工做起,勤学苦练,潜心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技术功底深,理论知识渊博,他被提拔为装备机械制造技术员,成为工厂机械制造专业既擅长操作又精通技术的第一人。他领衔的“陈卫林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完成360多项关键零部件自制攻关。
陈卫林始终坚守“航修报国,忠诚奉献”的价值理念,勇于担负装备修理保障所需的零部件研制攻关工作,将高效优质生产航空零部件、不断提升装备修理质量作为毕生的事业。通过不断学习并领悟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他练就了高超的技能,在许多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任务紧急的装备零部件制造过程中,陈卫林都被指定为唯一的加工者。他熟练掌握普通车床、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等多项操作技能,攻克了一系列技术、生产、工艺、质量难题,其在航空零部件机械制造方面开展的改进创新和技术变革,为打破国内外技术封锁和受制于人的局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劳模心语:“为伟大航修事业保驾护航。”
技术攻关带头人——宋红伟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轧钢部部长。
宋红伟所从事的棒线材轧制行业,工艺与装备相对复杂,可他却积极推进工艺攻关开发,2019年共组织开发汽车用钢、磨球用钢、车轴钢、冷镦钢等17个牌号新产品。他还创造性地将切分技术首次运用于精品螺纹生产,开发出行业首创精品螺纹切分技术。在他的带领下,轧钢部钢材产量及加工费连续两年刷新历史纪录。
在完成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的重任时,宋红伟不忘培养人才、传承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芜湖市“首席技师”、公司“首席工程师”等称号,工作室也先后获评为市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他积极推进“职工冠名法”,以职工名字命名小改小革、发明创造,鼓励更多的青年学技术、练本领,不仅带来质量的进步,还带来了品牌的提升。公司冷镦钢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工业线材行业优质钢厂品牌”,跻身市场一流产品行列。
他心系职工,情牵一线。他在消防演练中获得灵感,根据“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灭火”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几乎零投入免维护的新型除尘装置,使现场粉尘含量降低90%,远优于国家标准。此项成果获得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奖及国家专利。
劳模心语:“不待扬鞭自奋蹄。”
从田间走出来的农民科学家——汪根火
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现任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30多年来,汪根火一直坚持推广种植紫云英,不断引进选育水稻、绿肥新品种,积极示范推广。其中建立紫云英种子生产基地5万余亩,年生产和推广紫云英种子2500余吨,推广种植面积180余万亩,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效益1.5亿元以上,为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价值超9亿元。
汪根火痴心科研,百折不挠,自主选育的8个水稻新品种通过了省主要农作物品质审定委员会审定,数十个新品种参加了省级以上审定的各项试验。他引进的“嘉兴8号”早籼稻品种成为安徽省早稻主栽品种,较其他早稻品种亩产量高20多公斤,百公斤粮价高5元多,使农民亩均增收7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选育的6个绿肥新品种,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质鉴定登记。紫云英种子生产经营量位列全国之首,畅销我国南方稻区十多个省,并出口日本、韩国,为我国绿肥产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根火不忘党员初心,倾心扶贫济困,坚持走与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道路,采取产业带动、土地入股、培训就业等办法,帮助当地一百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劳模心语:“帮农民选育最好的种子,为国人端牢手中的饭碗。”
扎根基层教育的筑梦者——汤兵
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高级教师,现任南陵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汇聚微光点亮希望。从教33年的汤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每天充满激情陀螺般满负荷运转,不顾自身病痛困扰依然忘我工作,在爱人遭遇严重交通事故仅手术陪伴半天托付亲友照顾后就回到岗位上。针对80%的学生来自农村的校情,他带领教师深入到全县各个镇村,遍访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一生一策”,开展精准帮扶,组织“跟着劳模去扶贫”“结对帮扶”等活动,健全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近5年来,学校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000多人。
春风化雨筑梦未来。汤兵带领教职员工不断更新理念,科学管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大党建、大德育、大思政工作格局,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规划设计十八岁成人礼、社团嘉年华等活动课程,建成了安徽省首家学校科技馆、校园气象站等,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冠军赛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近五年来,该校考入清华、北大学生10余名,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学生21名,向“双一流”高校输送学生500多名;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全国、省级奖项有200多人次。
先进工作者心语:“守望成长,让师者之兰香远益清。”
思政路上的“燃灯者”——路丙辉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安徽省道德模范、现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
从教28年来,路丙辉带领教研室同仁抓教学促科研,先后承担多项教研项目,在不同学术刊物发表多项教研和科研成果。为了让教学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他先后8年担任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兼职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获。成为安徽省首批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2019年教师节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为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路丙辉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丙辉漫谈”300多场,专门讨论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回答和收集学生问题1万多条,4万多人次参加交流,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温暖”老师。路丙辉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自费2万余元创建丙辉漫谈网络专栏,目前为止,这里的2万余篇20余万字漫谈文章,年平均浏览量达百余万次。
疫情期间,路丙辉不甘于上好任务内的网络课程,还利用腾讯会议先后为学生开办“在战疫中成长”“拿什么奉献给你,母亲”两场网络漫谈,受到同学们的广泛赞誉。
先进工作者心语:“努力帮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实习生 张培 文 记者 许诚 摄
Copyright © 2015-2020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9013307号-4
地址:南陵县籍山镇江南国际综合市场D10幢-101室 EMAIL:58087062@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22302000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