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721212067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南陵在线

鱼米之乡粮仓安

来源:芜湖新闻网 时间:2022-01-28 作者:陈旻 浏览量: 42

芜湖盛产大米历史悠久,自宋元起就被誉为“鱼米之乡”,可谓颇富代表性的一大“江南粮仓”。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端牢自己的饭碗”,于有重农种粮传统的芜湖而言,是一道“必答题”。

“芜湖粮仓”丰足否?

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346.46万亩(三调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5万吨以上,均超过省下达目标任务,做到了粮食产销紧平衡,土地流转率、农业机械化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可见,如何稳好这块“三农”的“压舱石”,芜湖有了自己的一套“打法”。

牵住“牛鼻子”稳固产粮之本

耕地和种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两个关键。芜湖市紧抓“牛鼻子”,找准着力点,在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种业发展上持续用力,夯实粮食安全的根本。

耕地保量提质上,全市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等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常态化监测。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3%,“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项目占用耕地4.32万亩(其中水田1.49万亩),补充耕地面积4.32万亩(其中水田1.56万亩),补充水田面积和产能均大于优于建设占用部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0.4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60%,居全省前列。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芜湖在全省最早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良种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2020年生产常规水稻种子340万公斤,除实现自给以外还供应沿江一些省市。

Y58S,芜湖的一张稻米“招牌”。以其为母本育成杂交水稻品种有130余个,被袁隆平院士誉为杂交水稻的“超级母亲”。以Y58S为母本配制的杂交水稻组合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3亿亩,增产粮食180多亿公斤。

南陵县紫云英良种繁育基地是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已收集本地和国内的20多个品种,育成紫云英新品种6个,生产紫云英种子32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粮”心安的背后,是“粒粒皆辛苦”。而科技因素、创新管理的加盟,可以让今天的农民不再靠天收式的“苦种地”。

芜湖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全市流转土地近190万亩,为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个有利条件,则是芜湖现代农机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拥有现代农机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40余家,产业规模、产业层次及产品种类均居全国前列,谷物烘干机等产品销量全国第一。

“地利”皆备,芜湖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型步伐加快。全市小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7.36%、86.3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亩节本增效80-120元。

在芜湖,“拿着手机种水稻”不是妄想,而成为田间现实。“芜湖大米”智慧种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技术,为水稻生产搭建“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建立起了工厂育秧物联网、全生育期管理物联网、农事作业车联网、水稻烘干智能监控网和品牌销售电商网“五网合一”的智慧农业经营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经发展智慧“芜湖大米”种植4万余亩。据测算及专业检测结果,数字化管理稻田比常规管理稻田亩均增产14.3%、节氮21.8%、节磷14.3%、减药30%、节约综合成本108元,填补了国内高端籼米产品的空白,预计亩均增收超过2000元。

在湾沚区,通过运用“绿肥-中籼稻-再生稻”绿色生产模式,有效破解了二茬稻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农民种植意愿不强等问题,探索出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区推广种植再生稻2.26万亩,2020年实现增产5000吨、增收2000万元,再生稻产业已成为该区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的新名片。

从制度到方式,从理念到业态,近年来,芜湖这样一步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实现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安农心定民心稳好“米袋子”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保障粮食安全,首要的就是让种粮农民基本收益不受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芜湖统筹好市场配置要素资源与提高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以优厚政策与优质服务,坚持惠农助农,为经营主体务农种粮提供坚实保障。

在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稻谷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农机深松整地补贴政策等基础上,芜湖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机补贴全面敞开。2020年度投入资金1800万元,支持农机购置、育秧基地建设、水肥药一体化设施建设、运用“绿肥-芜湖大米”种植技术等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助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全市大力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度,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的保险覆盖率均在92%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水稻保额从406元/亩提高到800元/亩,小麦保额从367元/亩提高到600元/亩。在市级层面,针对粮食生产开发了农机作业保险、水稻高温高热天气指数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特色险种;通过设立融资风险基金、“过桥”资金等,为种粮主体贷款提供担保、贴息,着力破解种粮主体融资难题。仅湾沚区,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劝耕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627万元,占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的95%。

仓廪实、天下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推动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更让芜湖“鱼米之乡”的美名香飘万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5-2020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9013307号-4 公安备案号:34022302000160号

地址:南陵县籍山镇江南国际综合市场D10幢-101室 EMAIL:58087062@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