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乐村,像往常一样的宁静。走在其中,整洁的农舍,干净的街道,绿色的田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在紧张施工的综合广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因为它是长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开篇”之作。陪同我们采访的村第一书记邢毅告诉记者,在长乐迈向乡村振兴的路上,时常让他听见“花开的声音”。
沿着清澈见底穿村而过的水渠,我们向扬子鳄保护区走去。这条看似寻常的沟渠,两旁种植了许多绿植,还有瓜果花卉。然而,这原先是村民眼中又爱又恨的“龙须沟”。记者的提问,勾起了邢毅的回忆。四年前,当扶贫工作队进驻长乐,第一件就遇上村民为水渠争斗的事情。村里的同志对邢毅说:“村里水渠堵塞多少年了,每年老百姓都会闹一闹,夏天过去就好。”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却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上。不解决水资源问题,别说农业生产受制约,百姓生活同样也受影响。邢毅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力排众议,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走村串户发动群众,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治理,全村超过2.3万米的农用水系得到了彻底清理,长乐再现了水清岸绿,为近几年春耕创造了有利条件。村民打心底里高兴,因为脱贫攻坚战的“长乐第一战役”就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
长乐村位于籍山镇东部,国家野生扬子鳄核心保护区,境内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野生扬子鳄种群。正因如此,面对严苛的环保“红线”,多年来该村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走进保护区,植被完好,水系通畅,碧波映枝,浮岛的绿树丛中栖息着白鹭、斑嘴鸭、山斑鸠等鸟类,让平静的水塘增添了几分活力。邢毅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调查论证,长乐的出路,就在于如何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它不仅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需要,也是当初长乐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为此,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党员带头,长乐的绿色产业“破土而出”。食用菌项目、“长乐鳄”稻米项目先后实施,食用菌项目一期建成30亩、二期建成10亩,优良品质受到市场青睐,畅销本省及江、浙、上海等地,“云菇小镇”计划初露锋芒。与此同时,借势发力,巧打“扬子鳄牌”,村里注册了“长乐鳄”地理标志商标,使用范畴涵盖了优质农副产品、现代观光农业服务、动漫、玩具等产品。在全市范围首个成功申请具有村域特色的扶贫地理标志,有力提升了村内6795亩“绿色+”稻米以及相关特色农产品进军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品牌竞争力,转变了长乐村民“有了扬子鳄、村里不长乐”的认知误区。
看长乐山水,听花开声音。脱贫致富攻坚战胜利结束后,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邢毅把几年来扶贫工作手记汇编成《花开的声音》一书出版发行。邢毅将打印的书稿递给记者,他说,为了长乐能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向组织递交了申请,继续留在长乐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他还想闻到《果熟的芬芳》。跟随邢毅如数家珍般的愿景描述,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长乐画卷”。
打出“我国最大野生扬子鳄种群栖息地”生态牌,大力引进社会优质资本壮大“长乐鳄”产业,形成扬子鳄保护区“稻鳄共生”生态农业圈;鼓励和扶持村民自主创业,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村里先后涌现出种粮大户李爱农、年糕大户杨邦虎、蘑菇大户胡根生等一批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农民个体经济,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深挖“扬子鳄文化”内涵,兴建村级扬子鳄微博馆。积极对接国家级野生扬子鳄保护管理局等管理机构、高校和科协等社会资源,着力打造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依托长乐村野生扬子鳄保护站平台,建设扬子鳄微型博物馆,将扬子鳄栖息湿地探险纳入现代观光农业内容,推广青少年科普教育,将研学、科普、乡村游有机融合起来,为长乐迈上乡村振兴快车道助力。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该村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整治行动力;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群众主动性;加大督导力度,提升整治长效性。伴随着长乐人居环境逐步改善,“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风尚渐入人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百姓“长乐”的美丽乡村,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Copyright © 2015-2020 NL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陵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9013307号-4 公安备案号:34022302000160号
地址:南陵县籍山镇江南国际综合市场D10幢-101室 EMAIL:58087062@QQ.COM